還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我就參加過一次TIC100商業模式創新競賽了。但那一次的結果沒有很好,我們在第二回合的比賽中,因為計畫與現實脫離(評審說的),就被淘汰了。參加過這麼多比賽,卻都沒有得過半次獎,實在很說不過去,於是我又鼓起勇氣參加一次TIC100。
與之前不一樣的是,我這次找了超符合題目領域的團隊。我們團隊裡有醫生、有管理還有資訊。想說這樣的團隊應該會輕鬆的得到冠軍吧!畢竟我們都是有比賽經驗,而且在自己領域中又是佼佼者(我除外),照理來說這組合應該是最棒的。
很意外的,我們討論每次都很迅速也很有效率,大家雖然說都是第一次合作,但我們就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在討論時都很有默契,也充滿了歡笑。可以說是有進度也有娛樂,一舉兩得。在這時我心中就在想,這些夥伴會是我未來事業上很棒的合作夥伴。
TIC100會舉辦一些workshop,讓大家來聊聊天和貼個便利貼。因為去年就參加過,所以我知道這活動的workshop意義都不大,頂多只是讓評審和業師認識團隊而已。但是2012年讓我更加意外的是他們在workshop時還把business model的順序搞錯。他說我們應該先有model才會有願景,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我們會先發明電燈才知道我們在晚上需要照明?而且在多次跟業師的討論中,我幾乎什麼資訊都無法獲得。他不斷的改他們的目標,每次我們提出想法他都說不錯但要我們回去看看business model canvas。直到比賽前的最後一天我才知道比賽單位要的是什麼。他們只希望這個model明天就可以拿到市面上,並且獲利。當下,我終於認清了,原來,這就是台灣的產業。每天都只想著怎麼賺明天的錢,明天的錢賺完了再想後天的錢。看那邊好賺就做什麼,一點組織一點架構都沒有。隨著HTC的股價慢慢往下走的時候,這件事情更讓我明白這些企業,他們從不會想想自己的品牌代表什麼,商品應該怎麼跟品牌做結合並且讓使用者在看到商品時可以直接聯想到企業。說來難過,這時,「創業」這件事情就逐漸在我心中發芽了。
在比賽時,我們做了一份我認為有史以來最屌的投影片。我們每項分析我都認為很清楚,而且我們的調查非常貼近我們的使用者。因為團隊本身就有醫生在醫院實習,我們當然有最實際的使用者體驗。很可惜的,評審卻不是很認同我們的觀點。他說他在醫院做這麼久,會不知道醫院有什麼問題嗎?我們的想法早就有人想過了,可以做他就做了。不做的原因是因為根本沒需要。當時要不是我的夥伴提醒我不要動怒,不然我真的很想反問他。難道他真的在醫院裡打過病例嗎?他有曾經看過醫院的病例系統嗎?或許有看過,那他有實際用過嗎?身為醫院資訊部的主任,應該跟政府官員一樣,審查時就走馬看花,點個頭,微笑一下就做完了吧!雖然我們簡報震驚全場,但沒得到名次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在這之後我們決定自己做了,這社會需要一股力量讓他改變,我們要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六月是畢業的季節,雖然我形式上畢業了,但我還是必須再念一年大學。我輔修經濟學,我不希望我的是也很狹隘,應該需要一個不一樣的觀點來看事件,才會讓我的判斷更加準確。而且經濟其實是個理學,是一個富含邏輯的社會科學。有很多工具可以分析社會現象,需要用到微積分用到統計學。而且政大的社科院常會舉辦一些和中國交流的講座,這些講座可以讓我更了解現在中國的狀況,也可以跟中國學生交流,還滿有意義的。想走不一樣的路,希望輔系的一年可以具備這些工具,讓我有更佳的判斷能力。
未完待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